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溫;德化之常也。
關鍵詞: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經大論篇
厥陰之氣至,,為風氣發生,厥陰之下,金氣承之,故氣終則肅殺;少陰之氣至,為熱氣發生,少陰之中見為太陽,故其中為寒化;太陰之氣至,為濕氣發生,太陰之下,風氣承之,風來濕化,故終則大雨如注;少陽之氣至,為火氣發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故氣終為濕熱交蒸;陽明之氣至為燥氣發生,其氣終則為涼;太陽之氣至,為寒氣發生,太陽之中見為少陰,故其中溫化。這是六氣德化的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