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湘月
(清)龔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矣。
天風吹我,望湖山一角,果然清麗。曾是東華①生小客②,回首蒼茫無際。
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
才見一抹斜陽,半堤香草,頓惹清愁起。羅襪音塵③何處覓?渺渺予懷孤寄。
怨去吹蕭,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兩般春夢,櫓聲蕩入云水。
【注】①東華:清代都城中紫禁城東門名東華門,此代指京城。②生小:作者于嘉慶7年(1802)十一歲時隨父入都,在北京生活了十年。③羅襪音塵:美人輕盈之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1)這首詞末句中的“兩般春夢”是指 和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每空不超過4字,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2)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是如何把思想感情活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的。
答案:
9.
(1)屠狗功名雕龍文卷(為官/為文;建功立業/寫書著文;功名/文名)
(2)①奇特的想象。開篇三句如天外飛仙無端而至,以神話般的境界,表現美麗西子帶來的驚喜與震撼,盡顯詩人的狂放之態。②運用反問、用典等手法,“屠狗”三句寫十年來的理想追求,這種對功名不屑一顧的姿態充分展露詩人心比天高、狂放不羈的一面。③用對比手法,對幾年來的人生道路進行反思。“蒼茫”“屠狗”“文卷”與“鄉親蘇小“笑我非計”的對比,鮮明地顯示出詩人的價值轉向。④運用想象(虛實結合)手法,蘇小小墳地在西湖邊,想象她也笑話詩人沒個人生打算,暗里則流露出詩人孤身自傲而知音難覓的寂寥之情。⑤下闋前5句,有比喻和用典。用“香草”“美人”比喻理想,用“無處覓”“予懷孤寄”來表現詩人追求理想無望,情懷無處寄托的孤獨寂寥之感。⑥“怨去”句直抒胸臆,讓纏綿悠遠的簫樂帶走胸懷大志卻無人領會、無處施展的怨憤;讓浩蕩的劍氣平伏洶涌澎湃的心潮,彰顯詩人舒張的個性和不拘一格的豪邁情懷。⑦以景結情。最后兩句,功名和文名兩樣最終都像春夢一樣了無痕跡,隨著槳聲消逝在水云之中。既照應開頭,又有不盡余味,顯示詩人蕩氣回腸般的曠達胸襟。
譯文:
天風浩蕩,將我吹落到這湖山之間,西湖的風景果然秀麗無匹。曾在北京渡過少年時代,此時回憶起在京華的生活,只覺得茫茫無際,感慨萬端。那點微末的功名職位,豈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鄉蘇小小知道了,一定會笑話我生計安排失當。
在西湖游賞,只見斜陽半墜,湖堤上春草如茵,這般景色頓時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處可以覓得呢?徒然對著渺茫湖水寄托我的幽思。心中涌起愁思時以簫聲寄托愁怨,心中涌起狂俠之氣時則以談淪兵法來寄托豪情,這兩種情感都令人消魂。這兩種思緒都如春天的幻夢,隨著咿呀的搖櫓聲,在云水之間消散。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