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3、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5、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孝經》
6、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9、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0、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孝敬父母的古詩1、《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2、《墨萱圖·其一》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3、《別老母》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誰氏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5、《母別子》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