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 dié jiǎn yào
|
gù dá shěn xiáng
|
箋牒簡要
|
顧答審詳
|
關鍵詞:千字文
箋牒是書信的代稱,箋是信紙,如便箋、手箋等。牒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小的曰牒,大的曰冊;薄者曰牒,厚者曰牘。箋牒兩個字聯用代表了書信。
“箋牒簡要”的意思是說:寫給他人的書信要簡明扼要,不要羅嗦。有些人寫信就喜歡洋洋灑灑,寫上一大篇,真正想說的東西反而被淡化了。你看這樣的信都著急,好像吃包子三口下去還沒吃到餡。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懷念起當年的小伙伴,想請他們到皇宮來玩玩,就讓手下的學士們給寫一封信。信寫完了,有好幾大篇紙。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說:哪里用得著說這么多廢話,他們也看不懂啊!就兩行字,我想你們了,來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顧是回顧,答是復答。 “顧答審詳”的意思是:回答別人的問題要審慎周詳。相反地,我們回答被人的問題要審慎、要詳盡。清宮皇史宬里面保留有全部的清宮檔案,我們看到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批復大臣的奏章,朱砂御筆的批字比原奏章的字數還要多上好幾倍,尤其是雍正動輒批上數百字,真是苦口婆心,反復叮囑。可有的批復就三個字“知道了”,顯然是嫌他們羅嗦。可見,即使是帝王也一樣,既要“箋牒簡要”也得“顧答審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