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參①
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
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
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
江上阻風
(清)宋琬②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注】①此詩大約是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所作的。②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被誣陷下獄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琬的《江上阻風》首句“無聊”直接點明此時的心情,“倚舵樓”是他此時心理的真實寫照。
B.岑參的《江上阻風雨》,前兩句點題,江上風雨欲來,舟泊岸邊,詩人滯留。
C.宋琬詩寫瞿塘峽山勢險要,詩人西望,長路漫漫,不見盡頭!一語雙關表面寫瞿塘峽的險要景觀,實際是指仕途雖經歷坎坷,終峰回路轉,可以宏圖大展。
D.“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新奇。
(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3)這兩首詩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風雨受阻為內容,而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1)C
(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描繪了一幅夏天江面的暴雨圖: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渦好似深深的洞穴。
(3)岑參的詩中表現出的是對暴風雨視若等閑的豪邁的情懷;而宋琬的詩中表現出的是在高壓統治之下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是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羈旅生活的厭倦之情。
解析
(1)C項,“雖經歷坎坷,終峰回路轉,可以宏圖大展”錯誤,該分析與全詩的情境不合,從詩中來看,詩人筆下的瞿塘峽山勢險要,壁立如削,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遙遙西望,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盡頭!詩人一語雙關,明寫過了瞿塘峽這險要之處,西行之路還十分漫長;實寫未來的仕宦之路,正如這瞿塘峽西面的水路一樣險惡,一樣漫長,體現出的應是“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并非“峰回路轉,可以宏圖大展”。故選C。
(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意思是“巨大的波浪涌起好似高大的山丘,旋起的水渦好似深深的洞穴”,結合詩歌的標題和前面的詩句可知,這兩句所描寫的是暴風雨中的江面之景,詩人抓住“浪”和“渦”來寫,以“高丘”突出水浪之高,以“嵌窟”突出水渦之深,場面浩大,氣勢磅礴??忌鷩@這些內容分析作答就可以了。
(3)岑參《江上阻風雨》是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所作,此時詩人是赴任途中,心情應是昂揚的;再看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如“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由江面到江岸,詩人描繪了夏天暴風雨在江上的肆虐,畫面浩大,有震撼人心之力量,好似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豪邁情懷;如最后兩句,“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因為自己平生懷抱忠信之念,艱難險阻完全可以忽略,作者對眼前的暴風雨完全是視若等閑,豪邁豁達之情躍然紙上?!督献栾L》的作者宋琬卻是被誣陷下獄三年,直到清康熙十一年冤情才得以昭雪,年近花甲之時才被起用,這其實也就暗示了人物的情感;再看詩中描繪的景,路悠悠、征人淚、巨浪、西風、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再看流露情感的詞語,如“無聊”,直接點明此時的心情,因路途受阻而百無聊賴,接著由前路悠悠而想到自己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內心流露出的是驚懼惶恐,最后以“征人淚”“共白頭”展露了自己的故園之思,羈旅之愁,仕途之苦。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