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參考譯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
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著如雪的梨花,布滿了全城。
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
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徹與清明。
閱讀答案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答: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3)、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詩歌還用了哪些詞來描繪梨花?寫“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4)、看著雪白的梨花,詩人為什么會產生“惆悵”的心情?(請用原詩回答),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3、淡白、清明, 是為了襯托梨花的潔白以及繁盛。
4、“人生看得幾清明”, 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5)①“惆悵”(1分)。②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惆悵”一詞包含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2分)。 二:
相關試題及答案
⑴從詩中“柳深青”、“柳絮飛”可以看出,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3分)
⑵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請結合詩內容對此談談你的看法。(5分)
3、這首詩的一、二句寫出了梨花哪些特點?(2分)
4.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⑴惆悵、傷感(3分)
⑵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屬桃花,那么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5分)
3.(2分)寫出了梨花顏色雪白(淡白)、花開繁茂(滿城)的特點。
4.(2分)流露了作者內心的惆悵,感嘆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5詩人見“東欄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①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3分,意思對即可。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答到這一點的給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發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這一點的給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幾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 (6)“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畫面鮮活生動,作者是怎樣表現的?(3分)
(7) 這首詩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3分)
(8)詩人見“東南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6、(3分)(1)色彩深淺組合,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春意之濃,春愁之深,躍然紙上。(對比,動態描寫)(言之成理即可)
7、(3分)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答到這一點的給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發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這一點的給2分。 或者以梨花自詠,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蕩的風骨。(意思對即可)
(8)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3分。意思對即可。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答到這一點的給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發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這一點的給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幾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1分)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屬桃花,那么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三:
1.明人郎瑛認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 ”,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惆悵東欄一株雪”中“惆悵”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1分)首句“梨花淡白”即在點題“東欄梨花”,“花滿城”承“梨花淡白”而言,若首句改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指桃花,那么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而且與“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桃花爛漫”的意境也與詩人想感嘆的春光易逝主題相差甚遠。(1分)
(2)詩人惆悵的是春光易逝,人生短促。(2分)一、二句寫梨花已盛開,柳葉已深青,柳絮紛飛之景,說明時至暮春,盛極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傷春的惆悵之情。最后一句寫如此盛景,人生難得看過幾回,由梨花盛開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感到無限感慨與惆悵。(2分)
賞析
《東欄梨花》為北宋詩人蘇軾所做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蘇軾這首《東欄梨花》不過是詩人無數傷春之作中的一聲輕嘆而已,但它蘊藏的深沉卻高致獨標,亦獨步古今。全詩只有四句,卻寓情于景、字字情語,經得住再三玩味。首句以梨花與柳葉的色彩對比,宕開一幅暮春時節的明艷畫面。以“深”狀“青”,又在明艷中恍然添出一抹黯色,暗示嬌媚的春光正漸行漸遠。二句遞進一層意思,使首句的明媚瞬間轉為爛漫,黯然也同時成了低徊的惋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