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駕(唐)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傷春
宋朝楊萬里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注】①準擬:預料。②枉卻:辜負。
(1)王駕的《雨晴》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2分)
(2)結合詩句,比較分析兩首詩的不同表達技巧。(6分)
答
1、全詩選取簡單平常的景物,描繪了雨過天晴后花園的衰敗情態,表達了作者惜春之情。
2、王詩采用對比,擬人的寫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以雨前雨后的情景對比,“卻疑春色在鄰家”,疑字賦予蜂蝶以人的心理活動,表現了花落春逝的景物特點,暗寓惜春傷春的情懷。
楊詩采用反襯、虛實相生的寫法。樂事是以樂景寫愁情病苦。樂事 東風 花 均為詩人預料春天來臨時的事與景,為虛寫,愁 病為實寫。
析
第一句“雨前初見花間蕊”,作者追憶雨前的花園景象,詩人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剛剛見到花開,天就下起雨來了,只好躲進屋中,等待雨晴,寫出詩人賞花不成的遺憾心情。第二句“雨后全無葉底花”,這句寫眼前景象,寫出連葉底的花也“全無”一朵,整個花園一片濃綠,錦色全無,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悵。第三句“蜂蝶紛紛過墻去”,這句寫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愛花的,它們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興沖沖地飛到詩人的庭院,結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紛紛飛過墻頭而去。現在,不但花兒沒了,蜂蝶也走光了,詩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極了,詩人的心也是傷感極了。第四句“卻疑春色在鄰家”,這句是寫詩人的心理,詩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紛紛越墻而去,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還保留在鄰家嗎?不然的話,蜂蝶怎么飛過去了呢?如果是這樣該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隨蜂蝶,前去欣賞了。整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2)
王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采用對比的手法,將雨前雨后的情景對比,表現了花落春逝的景物特點,寫出詩人賞花不成的遺憾心情。“卻疑春色在鄰家”,“疑”字賦予蜂蝶以人的心理活動,又流露作者內心的感觸,暗寓惜春傷春的情懷。楊詩”準擬今春樂事濃”,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年年不帶看花眼“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這是虛寫。“不是愁中即病中”指出年年辜負春光的原因,“愁”和“病”為實寫。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了大好春光,這是以樂景反襯愁情,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