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1】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文氏外孫【2】入村收麥
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
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
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
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
注釋:【1】蒔:種植。【2】文氏外孫:指文驥,蘇轍的外孫。
14.下列對詩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詩“田夫”兩句,寫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時秩序井然,一絲不茍。
B.楊詩“秧根”兩句,寫田里秧苗還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鵝鴨搗亂。
C.蘇詩“三夜”兩句,寫連日陰雨后天晴,鄉鄰手舉竹竿跳起舞來。
D.蘇詩“閉廩”兩句,寫詩人抖擻起精神,賦詩迎接外孫收麥歸來。
15.下列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與《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項是(3分)
A.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韋應物《觀田家》)
B.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張繼《山家》)。
C.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畬田詞五首》其四)
D.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四)
16.這兩首詩都寫了勞動場景,但運用的手法不同。請結合詩句賞析。(6分)
答
14. B
15. A
16. 要點:
①楊詩正面描寫勞動的場景。如:動詞表現分工,局部特寫表現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動性,對話描寫突出勞身勞心……
②蘇詩側面描寫表現勞動場景。如:用收麥人的“饑乏”和外孫的“勞苦辛”表現搶收新麥勞動的緊張、熱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鄰”表現鄉鄰盼來晴日的喜悅,渲染搶收的迫切氣氛,令人想見收麥時熱火朝天的景象……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