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
秋風何洌洌,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詩歌第一到四句描寫白天所見之景,“秋風”兩句描寫了秋天蕭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柔條”兩句以枝條和綠葉的變化寫出了物候變化、時間流逝。
B.詩歌第五到八句描寫夜晚所見之景,面對前面自然的榮枯之變,詩人頓生感慨。明月初出皎潔明亮,大雁展翅高飛,詩人愁思更郁結,以至于夜不能寐,枯坐整夜。
C.詩歌第九到十二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現詩人理想破滅的無奈與悲哀。“高志”句表明詩人曾經抱有比四海還要遠大的志向,“塊然”句寫殘酷的現實使他壯志難酬。
D.本詩題為《雜詩》,實為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蕭瑟冷寂的秋景描寫,借秋詠懷,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老之將至的感傷,表達貧士暮年的凄涼與無奈。
16.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5.B (“第五到八句描寫詩人夜晚所見”錯誤,第五、六句描寫詩人夜晚所見,而第七、八句意為打開窗戶面對前庭,清晨看見一只鳴叫的大雁展翅飛過,描寫的是詩人清晨看到的景象。)
16.借景抒情。詩歌開頭通過描寫秋風以及物候變化,抒發了感傷之情。疊詞運用。“洌洌”“皦皦”等疊詞的使用,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性。化用詩句(典故)。“白露為朝霜”化用《詩經》“兼葭蒼蒼,白露為霜”一句。直抒胸臆。詩人用“高志局四海”四句回顧自己的一生,抒發了理想破滅、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
【古詩大意】
秋風是多么的凜冽,那白色的露水已經凝結成了早上的霜。樹上柔軟的枝條一夜之間變得強韌,嫩綠的葉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枯黃。一輪明月出現在高崖邊,月色皎潔像流淌的銀光。徹夜難眠,打開窗戶面對前院,清晨看見一只嗷嗷鳴叫的大雁展翅飛過。有高遠的志向應該縱橫四海,而不是孤獨地固守空空的廳堂。身強力壯的時光不會永遠停留,每到歲末就常常感慨憂傷。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