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說你一天突擊下你的古文就會突飛猛進.如果要提高文言文的閱讀得分率,首先要了解文言文會靠的是那些.比如:字詞的判斷(活用,虛詞,解釋的正誤)句子的翻譯.全文內容的了解.
1.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題D項“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高中課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約不超過100個,識記起來并不困難。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要用心去理解。
高中文言文閱讀做題方法1、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帶著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用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4、翻譯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5、多積累有關官職的詞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
6、多多練習,積累經驗。
關鍵詞: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