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罷掉頭東》是中國革命家、政治家周恩來于1917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充分表現了作者青年時代力圖“破壁而飛”的凌云壯志和獻身救國事業的革命精神。全詩感情強烈,氣勢豪邁。
大江歌罷掉頭東原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周恩來 〔近現代〕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罷掉頭東注釋:
大江:宋代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句。“大江”在這里泛指氣勢豪邁的歌曲。
邃密:深入、細致,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稱社會科學為群學。群科,即社會科學。一說是各種科學。
濟世窮:挽救國家的危亡。濟,拯救,變革;世,社會,國家;窮,瀕臨絕境,危亡。
面壁:面對墻壁坐著。
破壁:這里表示學成之后,像破壁而飛的巨龍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業。
難酬:難以實現,目的達不到。
蹈海:投海。
大江歌罷掉頭東譯文:
唱完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掉頭東去日本留學,精深嚴密的多種科學能夠救世上的窮困。
用了十年苦功,學成以后要回國干一番事業,挽救中國。假如這個志愿難以達到,即使像陳天華用投海而死來喚醒國人,也稱得上是英雄。
大江歌罷掉頭東的全文賞析“大江歌罷掉頭東”起句氣勢雄偉,表達了周恩來負笈東渡尋求真理的決心。“大江歌罷”指剛唱罷令人豪情四起的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其詞開篇即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句子。周恩來此處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邁,二也是為了照應東渡日本橫跨大洋江海的經歷。“掉頭東”,掉指船槳,則表明義無反顧的抉擇。
“邃密群科濟世窮”,說的是他到日本求學的目標,即細密地研究多門科學以拯救瀕臨絕境的中國。周恩來自中學始就具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他所處的時代也正是國內掀起“實業救國”、“科學救國”的呼聲高漲時期。
留學潮中的中國青年大多抱有到國外尋求先進思想、先進技術以報效國家、拯救中國的愿望。故他在國內革命需要時可以放棄在日本的留學,又可以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歐洲勤工儉學。
“面壁十年圖破壁”,借達摩面壁修禪的故事反映出詩人刻苦鉆研欲達到的境界和追求,來表示東渡留學也要有達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學成之后要達到如巨龍破壁騰飛的境地。
“難酬蹈海亦英雄”,則表明他此次為了革命需要放棄留學的豪氣。“難酬蹈海”即難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兩種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陳天華留學日本,為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毅然投海自殺,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時,出洋尋求真理亦稱“蹈海”。此處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來此詩的背景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