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句話出自曹操的《龜雖壽》。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但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這句話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和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的生活態(tài)度。
原文:
《龜雖壽》東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神龜?shù)膲勖m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yǎng)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賞析:
《龜雖壽》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曹操五十三歲是做了這首詩。雖然剛剛?cè)〉昧吮狈趸傅膭倮ど蟿P旋的歸途,但曹操想到一統(tǒng)國家的宏愿尚未實現(xiàn),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并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yè)。
曹操的簡介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他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后為魏王,是三國時代魏國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曹操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公元220年,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曹操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戰(zhàn)中度過的,指揮作戰(zhàn)"因事設(shè)奇,譎敵制勝,變化若神"。曹操一生共經(jīng)歷大小戰(zhàn)役50多場,其中勝多敗少,記載較為明確的勝績42場,敗績5場。他參加的著名戰(zhàn)役有武陽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徐州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等。在文學(xué)上,曹操倡導(dǎo)文學(xué)新風(fēng),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詩歌和散文,對建安文學(xué)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