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禎①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②。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驄曲③,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注]①詩人生于1634年,清初杰出的文學家。②白下門:即白門,古代指南京,這里指柳樹。③黃驄曲:指黃驄疊,曲調名,相傳唐太宗愛馬死后,命人譜成此曲。
(1)請把頷聯翻譯成現代漢語。
(2)有人評價“這首詩有憑吊明亡的意味,但寫得非常含蓄”,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其理由。
答
(1)柳樹在往日里它高低起伏的身影象春燕一樣活潑可愛,如今卻在晚煙中開始憔悴了,滿身上出現了印痕。
(2)①從秋柳的意蘊看,其憔悴衰敗的特征容易讓人聯想到明朝的滅亡;②從其他意象的特征來看,“殘照”“白下門”“黃驄曲”等這些留存于記憶和感知中的模糊場景,隱約流露出感慨故明之滅亡的感傷。③從表達情感的詞語來看,“銷魂”“愁”“哀怨”“夢遠”等,隱含著對已逝明朝的感懷之情。
譯文:
何處的秋柳最令人傷魂?莫過于殘陽下西風里的白下門。
往日春天幾只燕子在參差不齊的柳枝間穿梭,如今籠罩在煙靄中,在蕭瑟的西風里輕輕搖曳。
原野上飄蕩著悼念御騎戰死的哀樂,像江南烏夜村這樣的榮華富貴之夢已永遠不可重現。
別再聽那樵伊臨風的笛聲,“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哀怨總歸難評。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