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6分。
(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共12分)
偶來
顧炎武①
偶來湖上已三秋,便可棲遲②老一丘。
赤米白鹽猶自足,青山綠野故③無求。
柴車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鳥獸同群終不忍,轍環非是為身謀。
注釋:①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他為了抗清而在多地輾轉。②棲遲:游息。
③故:通“固”。④款段:駑馬。少游:指漢代的馬少游。
12.下列對這首詩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湖上”即“湖邊”,作者偶然來到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說作者若愿意,可以選擇在此地生活到終老。
C.“赤米”是顏色發紅、高品質的米,“足”是說物資充足。
D.用“青”“綠”來描寫自然風光,色彩豐富,頗具畫面感。
13.本詩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鳥獸同群”“轍環”等典故來表達心志,下列對這幾處典故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亮”是陶淵明的字;作者能夠在精神上與陶淵明相遇,可以過上閑適的生活。
B.馬少游乘馬車疾馳,氣勢煊赫,但坐在簡陋柴車上的作者不羨慕那樣的富貴生活。
C.“鳥獸同群終不忍”化用了孔子的“鳥獸不可與同群”,作者與孔子的想法類似。
D.“轍環”,既指孔子周游列國而車轍往復,也指作者自己為抗清在多地奔波輾轉。
14.有些古詩在擬題目時,只借首句前兩字來代題,實際相當于無題。但對于這首詩的題目,有評論家說,本詩“以‘偶來’二字為題,似同無題,然全首寓意盡在此二字中”。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偶來”二字體現了全詩怎樣的寓意。(6分)
答案:
三、(26分)
12.(3分)C 13.(3分)B
14.(6分)
答案示例:
“偶來”指自己偶然來到湖邊,因而有難得的機會享受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清靜、閑適的生活。“偶來”也指自己享受隱居式的生活只能是偶爾的、暫時的,最終還要去為抗清事業奔波。“偶來”中既有對閑適生活的留戀,又有投身抗清事業的堅決,二者交織,寄寓了作者為了抗清事業而“終不忍”自我享受、還是選擇舍己為公的情懷。
【評分參考】6分,“享受生活”“為抗清奔波”“二者相較,舍己為公”三個要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未結合詩歌內容酌情扣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