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孟浩然①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②,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本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727-736),此時他常往來于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②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
14.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開門見山,抒發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
B.中間兩聯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隱者形象。
C.詩中用典自然,不見斧鑿痕跡,如“中圣”“高山”。
D.全詩表達敬意,也表達自己對于歸隱生活的迫切向往。
15.從詩歌抒發情感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分為三個層次,請簡要分析。
答案:
14.D“也表達了自己對于歸隱生活的迫切向往”表述錯誤,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中可以看出,孟浩然無人可及,詩人只能徒生羨慕,表達了敬意,但并無對歸隱生活的迫切向往。
15.寫了三個層次。首聯開門見山點題,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一個“愛”字成為全詩的抒情線索,提綱挈領,總攝全詩;頷聯、頸聯具體描寫,表達敬愛之情。頷聯從整體角度寫孟浩然一生。用“紅顏”到“白首”概括了孟潔然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棄一取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頸聯是具體描寫孟浩然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于沉醉,有時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尾聯再次直抒胸臆,運用“高山仰止”的典故,表達詩人的敬愛之情。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