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5分。
(一)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完成13~15題。(共12分)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臘月春意動,云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其二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時曾計劃岀峽以避亂、返長安。②遠天:指云安,荊楚有采椒花制酒祝壽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誥的明光殿,詩人曾于宮中落筆為文。日邊,指朝廷。
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一首聯上句寫時值臘月寒天,卻已春意萌動;下句寫云安寒冷,江面肅殺面令人傷悲。
B.其一頷聯“何處”句寫聽覺,聽到大雁的鳴叫;“誰家”句寫視覺,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其二首聯寫“寒輕”“日滿”,呈現“山煙碧”“江霧黃”的美景,以色彩凸顯冬日之美。
D.其二頷聯寫女子背鹽岀井,男子打鼓發船,既寫民情,也體現了云安多鹽、臨江的特點。
14.雁是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象。下列詩句中的“雁”,與“一聲何處送書雁”句中的“雁”,含義最接近的一項是(3分)
A.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孤雁不飲啄,飛鳴念群聲。(杜甫《孤雁》)
C.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李嶠《汾陰行》)
D.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李愚《思妻詩》)
15.兩首詩的尾聯非常巧妙地抒發了作者復雜的情感,請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較異同。(6分)
答案:
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5分。
13.(3分)A 14.(3分)D
15.(6分)答案要點:
同:(1)手法:都釆用了用典和虛寫的手法。(1分)
異:(1)手法:其一,昔日長安為官的榮網與今日病中思歸的落寞,今昔對比;其二沒有對比。(1分)評分標準:“同”“異”,各3分,意思對即可。
(2)情感:都表達詩人思歸之情。(2分)(2)情感:其一,表達因為肺病不能回長安的擔憂之情;其二,表達期待早日回,又擔心不能舉槳出峽的迫切思歸之情。(2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