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的詩句。出自龔自珍《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意思是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者是龔自珍,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譯: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人物特點
龔自珍一身才華,卻始終學不會溜須拍馬。48歲時,因為諫言惹怒了上司,被扣了一年的薪俸。加上叔父做了他的上司,按規矩,他必須回避。早就對官場失望的龔自珍趁機遞上一紙辭呈,踏上了南下回鄉之路。
龔自珍本來就精于詩詞,再加上路途中思緒萬千,竟寫下了 315首詩。由于這一年是乙亥年,故而命名為《乙亥雜詩》。
不拘一格降人才上一句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上一句是:我勸天公重抖擻。
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龔自珍《已亥雜詩·其二百二十》,全文如下: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作者:龔自珍
(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萬馬齊喑”,比喻在清朝統治下,人們不敢講話,到處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沉悶氣氛。這里用了一個典故。蘇軾《三馬圖贊引》:“時(宋元祐初)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骨,虎背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齊喑。”對于“萬馬齊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詩人痛惜之情與愛國之心。詩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滿懷經世之志、治國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張的破滅,使他清醒地認識到他處在“平生進退兩顛簸”(《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的境遇中。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