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又被稱為抗戰、日本侵華戰爭等,其開始于1931年,結束于1945年,共經歷十四年之久。抗日戰爭不僅是我國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也是我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戰爭。14年的抗日抗戰對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都帶來了很大的傷害,還給我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1、大量平民死亡。從1931年9月,中華民族就開始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抗日戰爭時間長達14年。日本甚至還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14年間,日本軍隊所到之處,房屋工廠被破壞,資源財富被掠奪,人民生命慘遭殺戮。
2、資源財富被大量掠奪。國大地滿目瘡痍,水源、森林、工業、農業、交通等更是受到災難性的摧毀。戰爭中,日軍從中國大肆盜伐森林木材,毀壞房屋,搶劫財物,從城市到農村到處是殘垣斷壁、瓦礫狼藉。日軍大量掠奪東北、華北地區的農產,大量工業產品、礦產品、農產品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
3、打斷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我國大量工廠,作坊在侵略戰爭中被毀滅,尤其以我國東南沿海等工業發達的大城市受到的創傷最為嚴重。中國的制鹽業,紡織業,造紙業等發達工業都遭到嚴重性打擊。教育事業遭受空前劫難。致使我國教育力量不得不遷徙內陸,但是還有許多的學校被毀滅,強占。
14年抗日戰爭的簡要概括1、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由于國民黨政府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方針,采取“不抵抗”政策,東北迅速淪陷,標志著十四年抗戰正式開始。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全面開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2、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首場大型會戰,也是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之戰役。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侵華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超過30萬。
3、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經過一個月的激戰,中方傷亡約5萬余人,斃傷日軍約2萬余人,臺兒莊大捷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士氣,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
4、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最后一場會戰,日軍從此逐步收縮戰線,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御轉入反攻階段。1945年8月15日在中國軍民和蘇美盟國共同打擊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關鍵詞:高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