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帶你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
第二篇 解讀《易經》六十四卦
· 第三十五講、蠱卦:治亂功成高尚事
看到“蠱”字大家都不喜歡。很多朋友,占到蠱卦就覺得完了,蠱毒嘛,有毒。我們看,“蠱”(蠱)字,繁體是三只蟲在盆上,盆里有食物,食物爛掉了。所以,蠱就是食物爛掉,有毒。那么,為什么呢?從蠱卦卦象而來,上卦是艮,代表山,下卦是巽,代表風。風吹山上,樹木都被它吹亂了,就是亂的意思。這是一個象。另外,艮代表止,巽代表順,順其道而止,順它的流而止,所以要停止它。故蠱有兩個意思,負面的意思是亂,正面的是治亂,整治這個亂,使它不亂。中國哲學說移風易俗很重要,壞的習慣相傳的話,有很多大毛病。在我們的政治、人生里面,有很多蠱毒。什么蠱毒?舉例說明:第一,過去留下的腐敗的政治制度。第二,貪腐、官商勾結。第三,選舉制度的流弊。第四,心理病,心理障礙,像弗洛伊德、榮格說的潛意識,那就是佛家講的“業”傳下來的。第五,迷信,風俗上的很多迷信。第六,邪教,邪教蠱惑人心。我看了一份十幾年前的《世界日報》,記載了國內有一個叫張香玉的所謂的氣功大師,她本來是一個鐵路工人,信徒發展到十萬多,后來政府發現她講的東西都有問題,是迷惑人心,所以把她打入監牢。
第七,精神污染。很多年紀大的人看現代年輕人的一些思想、路子,認為是錯的,開始是批評,后來慢慢也受他們的影響,司空見慣,被不當的各種心理問題影響,這也是毒。還有最后,即教育制度的錯誤,這是過去留下的制度。以前我們的教育是填鴨式的教育,死背書的教育。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元亨”在乾卦里,是至德;在這里,如果蠱是一種毒,哪里有“元亨”可言?但是,我們知道很多卦,從卦象來看是負面的意思,在哲學意義上卻是正面的。蠱正面的意思是整治,這很重要。我們整治過去所留下來的毒和流弊,“元”就是推到根本,找到源頭上的問題,即這個毒開始怎么形成的?這是“元”的意思。“亨”就是了解,要整治舊制度,就要了解怎么去解決問題,了解非常重要。這是“元亨”兩字的意思。“利涉大川”, “利”是有條件的。“涉大川”,大川代表危險,如果整治舊制度,就可以渡過危險。過去留下來的蠱毒,政治的流弊,就是危險。我們要整治它,所以說“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是天干的開始,代表開始。“三日”,代表時間長。“先甲三日”是說,我們創始一個制度,要在一段時間之前就公布,讓人們知道。“后甲三日”是推行制度,不能說馬上推行,要等一段時間再實行。因為過去資訊不發達,不像現在有電腦、電視,制度的推行要一段時間。我們整治問題也是一樣,“先甲三日”,要有準備,不能說馬上就大刀闊斧地實行,要有準備;“后甲三日”,準備之后我們實行起來,也要一段時間,因為過去一段時間留下的流弊很深,風俗習慣也是沿襲已久,所以我們需要時間整治它。“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說我們對任何問題的處理,要有準備,要有實踐。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初六“干父之蠱”, “父”就是過去,過去留下的毒。“干”字要注意,它和“做”的程度不同,“干”字讓人感覺很強,都說苦干,沒有說苦做。干是有力的,也就是說整治要有力道。我們要整治過去所留下來的毒,“有子”,古代說父子的關系,也代表了責任關系,父親做了錯事,兒子要修補。你如果有個好兒子,“考無咎”, “考”就是說年紀大的人的死,也就是說你有兒子,雖然父親死了,就像過去的皇上去世了,新皇帝登基,他留下的不好的事由新皇來修正,這樣就無咎。“厲”,因為整治,當然危險,危險就是指大環境的危險,但是“終吉”,最后還是吉的。整治還是好的,是有結果的,是需要的。最后還是吉。這是初六,講父子的關系。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這個卦里都是講“父之蠱”,只有九二是“干母之蠱”,那么“父之蠱”和“母之蠱”有什么差別呢?父母之蠱都是過去的,都是過去留下的流弊,為什么有父有母?古代的注解都沒有解釋。但是,《易經》有時候需要自己親身體驗,有一次,我突然想到我的母親,她不識字,但很有智慧,她也信佛,當然,佛經也從來沒念過,她既不去廟堂,也不去拜法師,她就是信,而她的信佛,也產生了很多迷信。我在大學時開始研究佛學,我知道,佛教是理智的理解,不是信,而天主教是信,佛教不講信,講理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觀念。當我看到母親信佛教那么誠,但有很多迷信,這些迷信有些是她聽來的,有些是傳統的,比如中國人不講“死”字,我一提到“死”字她就很不高興,我一說“最后”這個詞她也反對,這都是迷信。她還有一個迷信很有趣,在我們浙江慶元縣,那時候常有人來講故事,你給他一點米作為報酬就行,等于是化緣。母親聽了很多故事,她跟我說,釋迦牟尼修道六年,在他修了三年的時候,有佛法了,他回去先度他的妻子,后度他的母親,這是犯了天條,因為他把妻子看得比母親重要。她說,天帝發怒了,貶他再修三年,于是他總共修了六年。這個故事全是那些講故事的人編的,印度佛教里可沒有這個。釋迦牟尼一修就是六年,差不多餓死了,最后才悟道的。但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它把中國的倫理觀念放到佛教里去了。所以,母親相信這一套,雖然不是事實,但是有中國的思想。她這種迷信,我就想到“母之蠱”,為什么說是“母之蠱”呢?這種迷信不是很嚴重的,開始的時候我還跟她辯論,但后來我發現改變不了,就順著她了,如不提“死”字等。這種小迷信,就這一爻來講,我們不要認真,讓它去。“不可貞”,貞是陽爻,陽爻本來是誠,負面意思是很剛強,不要剛強地堅持你的意見,讓他去。所以這一爻就是,要用柔軟的方法來整治,不是要強硬的態度。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第三爻“干父之蠱”, “小有悔”就是小小地有一點后悔,因為要改變一個制度不容易,會遭到反擊,但無大礙,可以做。第三爻會遭到抵抗,是因為和第六爻不相應。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第四爻,注意是陰爻。對“父之蠱”,傳下來的不好的制度,要“裕”。“裕”字是中國人生態度里面很重要的一個字,也是人生哲學。裕就是寬容,不要逼得太緊,對一個制度的改變,比如世俗風俗習慣的改變,有時候不要太快,不要太緊,要給一點時間和空間。不要逼得太緊,因為這是陰爻。第二爻是講柔,第四爻是講裕,要寬容,慢慢來,不是不改,一方面讓制度慢慢改變,一方面讓人心慢慢轉化。
我一直強調,第四爻是大臣,多半是處理和對付第五爻,同時又要對付第三爻的關系,所以要有一藝術的手法。裕是一種方法,是一個很有技巧的字。“往見吝”,就是不要直接往,因為上面又是陰爻,所以這個爻在自己的位置上強調改革就行,不要往上沖。這個“吝”字是因為上面的陰爻會遮蓋了你。也就是說,你要改革過去的傳統制度,不要過多地改變你上面的老板,慢慢改;如果你直沖上面的君主,就會有問題。裕,能稍微寬容,給空間,給上面的君主一點空間,不要在打擊腐敗中,先打到上面的君主。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第五爻是君主,這個新的君主要處理過去父親所留下的壞制度。“用譽”,譽就是有名譽的、有才干的人,他要用賢人,要親君子。“譽”就代表君子,代表有才能的人來幫他,他不能自己一個人去做,要通過下面的人去完成。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上九“不事王侯”,這就可以看出來,要離開了。前面五爻都是整治,第六爻里沒有整治了,即沒有“干父之蠱”,代表前面五爻都整治完了,國家已經安定,壞的制度已經被取消,這時候不要再整治了,要離開。“高尚其事”,要走自己的路子。這一爻有點像道家,前面整治是儒家的態度,雷厲風行,忙于改革,改革完之后,就不要留戀這個位置,要離開。
“不事王侯”這句話,我認為在蠱這卦里很重要,我現在把這句話加以引申討論。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幫君主整頓好之后,離開朝廷,“高尚其事”。這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比如范蠡,他幫句踐復國后就離開,退隱了。孫武幫吳國打了幾次勝仗之后,寫了《孫子兵法》,也離開了,我們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還有漢代的張良,我要特別提一下他,他是西漢開國、輔佐漢高祖三個最重要的人之一,韓信留戀王侯,結果被殺;蕭何也留戀王侯,幾乎要被關進監牢,后來總算放出來了;
只有張良隱退了,相傳黃石公曾授予張良兵書《三略》,其中就有一句話:“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張良很聰明,他“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就是以煉丹為借口。還有一個故事講漢宣帝登基后,老師疏廣就跟他說,我年紀大了,不能再繼續教導你了,也不能再給朝廷做事了。漢宣帝為了感謝他,賞了很多黃金,他就離開朝廷了。后來,接替他位置的是蕭望之,蕭望之貪戀權位,后來就被殺了。疏廣到了鄉下,他的做法卻是把黃金分給鄉親們,共同享受。有人問他,你有這么多黃金,為什么不留給你的子女,讓他們買田置地?疏廣說,我要是把黃金留給他們,就是讓他們做寄生蟲,這對他們有害,不利于他們自力更生。可見,他把黃金散盡,大家都贊美他,能夠用這些黃金保全性命于亂世,這也是“高尚其事”。
第二種人,本來“不事王侯”,不是在朝廷做官,也“高尚其事”。如陶淵明,做過小官,但很快離開官位,不為五斗米折腰。魏晉時候的陶弘景,在深山里煉丹,梁武帝還來拜訪他,問他一些政事,他也告訴人家,故人稱“山中宰相”。還有莊子,宋國找他做宰相,他拒絕了,他沒有從政,但他寫的書流傳到今天,也是“高尚其事”。這些都是從來沒有參加政務而“高尚其事”的人。
還有第三種,他在整治的過程中,本人要“高尚其事”,不能趁整治時,自己貪污、拿好處。他自己要置身事外,才能客觀地把舊制度整頓好。如果還有自己的利益想法,還想著自己的前途,就不能把國家整頓好。前面五根爻都是實際上的工作,著重在整頓。這一爻則是哲學思想,指出整頓者應有的態度。
最后把蠱卦做個總結:
第一爻,要有責任心。
第二爻,方法要柔軟。
第三爻,面對困難,要有擔當。
第四爻,心胸要寬大,要給人家空間。
第五爻,要懂得用人才。
第六爻,要提升自己的人格。
關鍵詞:猴哥帶你探索易經